心脏早搏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ldquo过度担心rdquo才是 [复制链接]

1#
哪里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

俄罗斯

VladimirGusev

文|周周

我问我朋友乔:你认为你的什么情绪,是对养育孩子最为不利?

她说:愤怒?焦虑?

我说:都不是,是担心。

乔说:这怎么会是最不利的,我觉得我生气的影响力要大多了,因为我会做出不理性行为,但是担心的话,我至少还冷静的啊。

我说:此言差矣。我们就好比发烧和慢性炎症。你的愤怒是发烧,瞬间就升起,让人猝不及防,久久不能平静。可是你知道慢性炎症是什么样的吗?

慢性炎症,就算是发作起来也是不会天崩地裂,今天发作了,忍一忍,明天就风平浪静,没有症状了。

可是没有症状,不代表他是平静和安全的,但是那个“慢性”二字,他就好比从天边匀速奔来的飓风,没有到你面前的时候,你仍旧能享受风平浪静,可是一旦他经年累月的堆积,直到炎症发生病变,影响就有如飓风来袭,就可能把你整个人吞没。

乔问我:这和我有什么关系?

我回答她:你看看你家女儿丝丝,身体就和蚕丝一样,那么纤细,瘦弱,虽然跳了三年的舞蹈,但别人打个喷嚏,她就病倒了,别人痊愈了,她还在挂盐水呢!

乔说:那还不是因为她早产两周,身体就是比别人弱小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,我们对她格外的呵护了,夏天没让她热着,冬天没有让她冻着。可是她还这样,我也没辙了。

这才是重点呢,因为孩子早出生两周,你就把她当*金豆芽菜一样捧在手里,结果怎么样呢?她有没有变得更加结实,健康?完全没有啊!

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

其实不是孩子的身体真的那么脆弱,更不是她早出生两周,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,而是你对这个生命的过度担心,影响了她正常的生长!

乔终于停了下来,然后眼眶发红了。

我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,里面记录了八个多子女家庭的教育情况,这八个家庭里,都养育了两个孩子。

录制纪录片的时候,这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了,可是他们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差异。比如哥哥做了高级工程师,而弟弟却在开出租车。

妹妹做了老师,而姐姐则早早嫁人,没有工作。

或者姐姐开了一个很大的公司,而妹妹则在姐姐单位里做食堂管理。

记者问这些家庭的父母:你们怎么看待两个孩子之间,在个人成就方面的差异呢?

有的父母说:他们个人能力不同嘛,哥哥从小就优秀,弟弟就差一点。另一种回答是:他们运气不同,妹妹从小运气就好,姐姐就运气比较差。

每个人都在为孩子的发展找一个合适的理由,这种的解释充满了“天注定”的意味,所以父母可以不需要检讨自己,更无需为那个发展比较弱的人去负责。

记者是懂心理学的,就问这些父母第二个问题:你从小对他们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吗?比如弟弟开出租车,是因为他小时候喜欢开车吗?

或者“妹妹在姐姐单位做食堂管理,是因为妹妹喜欢烹饪还是什么?”

父母的回答就变样了:不是弟弟喜欢开车啊,是他没有哥哥厉害,也没有一技之长,我们担心他找不到老婆,所以出钱给他买了车,让他挣点生活费。

“妹妹才不喜欢做饭呢,她从小身子比较弱,我们担心她生病就不让她干活,姐姐能干啊,所以我们就让姐姐做她靠山,食堂管理员虽然挣不了大钱,至少按月有工资,我们也就放心一点”。

还有个父亲更厉害:我家老大从小就爱做噩梦,经常半夜惊醒。我就担心呀,我中年得女别出意外,所以就一直把她捧在手心里,总算把她养大了,可是也因为从小被娇惯了,导致她嫁了几次都不顺利,因为没有男人愿意像我那样呵护她了。

四段话里,全部都包含了一个词,那就是“担心”。

而后来的采访里,记者再问到父母们对另一个比较有成就的孩子的评价,他们原本揪着的眉头就散开了。

各自骄傲的说:我们家这个孩子呀,就是从小优秀,能干,我根本没有怎么“使劲”,他就长大成人了,关键是还很独立。

父母到这里,都还认为,那是“天意”,是孩子的“命”,与家庭教育毫无关联。

记者在离开前确定了一个观点:父母对孩子是放心还是担心,才是拉开两个孩子成长和成才的重点。

好,我们看到了“担心”的后果。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担心的成因是什么?

是因为不信任。

其实看起来,“担心”既是一个动词,因为他是持续动态的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